广告 > 今日佳木斯网 > 新闻 >
 

破解水稻种植“增产又增收”的农业密码:央视报道菁芒农业与小禾清风的定制农业实践

10月11日,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CTV-2《天下财经》栏目在“关注秋粮生产”系列报道中,对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汤原县的“定制农业”模式进行了深度报道。报道显示,通过该模式,当地种植户实现了水稻亩产增收与销售加价,菁芒农业作为该模式的践行者,通过涵盖种、肥、仓储、加工等环节的全产业链品控体系支撑,使其旗下独立品牌“小禾清风”实现大米品质与销量的双双提升,成功销往全国。

(图:CCTV-2《天下财经》栏目报道画面)


增产增收的背后,全产业链支撑是关键

在汤原县,随着秋粮收获进入高峰期,越来越多的农户正从“定制农业”中获益。种植户王德明在与菁芒农业合作社签约后,告别了往年“愁销路愁价格”的困境,正在收获的他向记者分享了丰收的喜悦:“亩产1200斤左右,跟去年比一亩地能增产100来斤。我们有订单,他们给加价,一斤能加1角到1角5分。” 这一“增产又增收”的现象,直观展现了“定制农业”为农户带来的切实收益。


(图:CCTV-2《天下财经》栏目报道画面,汤原县种植户)


而农户增收的背后,离不开一套坚实的品控体系作为支撑,菁芒农业总经理王双立道出了其中的关键:“从种子的统一到肥料施用的统一,到低温仓储再到精细化加工,保证了稻谷和大米的品质,每亩带动农民增收200元左右。”


(图:CCTV-2《天下财经》栏目报道画面,菁芒农业总经理王双立)


据了解,在种植环节,菁芒农业统一为农户提供其自有知识产权“星粳1号”与“星粳10号”稻种,经稻种筛选、去杂去劣提纯后仅用出芽率92%以上的稻种,在选种环节确保能够收获理想的品质;同时,统一提供由中科院研究员领衔研发的“禾馗一号”免追肥,种植期间严控施肥比例及方式,在减少化肥施用量的基础上,提升作物的品质与口感,从源头确保稻米品质纯正与营养均衡;在产后环节,菁芒农业则通过精准控温控湿的仓储加工体系,极大限度地保留大米的新鲜度、香气与口感,以提升消费体验。


(图:小禾清风种植基地水稻收割场景)


坚实的品质,最终赢得了市场回报。依托菁芒农业贯穿种植与产后加工环节的核心品控链条,其旗下独立品牌“小禾清风”大米形成了米粒饱满、软糯弹滑的稳定品质。据小禾清风品牌创始人王瑞宇介绍,凭借品质优势,“小禾清风大米销售到了山东、河南、上海这些地方,销售额也是去年的2到3倍。”


(图:CCTV-2《天下财经》栏目报道画面,小禾清风品牌创始人王瑞宇)


这一从“种得好”到“卖得好”的市场成果,强有力地印证了菁芒农业“全产业链赋能”模式的商业价值与生命力。这场由菁芒农业主导的实践表明,通过整合资源、搭建平台,将科学种植、精细加工与订单销售紧密结合,能够形成一个高效、良性的农业产业闭环,真正实现“好大米自己会赢得市场”。


政策东风已至,平台前景广阔

黑龙江省出台的《推动全省定制农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(2025—2027年)》,明确将稻米定制作为发展主导。在此背景下,全省已有300多家定制农业主体。这意味着,菁芒农业所探索并验证的这套以全产业链品控体系为支撑“定制农业”的模式,不仅与省级战略同频共振,更具备了在全省范围内复制与推广的巨大潜力。


(图:小禾清风种植基地水稻收割场景)


菁芒农业在“定制农业”模式上的成功实践,生动演绎了一个产业平台从夯实种、肥、加工等产业内功,到实现品牌赋能、农户增收与区域产业激活的完整路径。它的实践,或为粮食主产区的农业现代化转型,提供一条可供借鉴的务实路径。

编辑:

查看栏目更多文章

相关阅读



友链: 南京城市网   电竞之家   广东门户网   百姓资讯网   家庭教育网